

"算力贵,不如不玩AI"——这样的想法,在过去几周里,让无数企业和投资者备受煎熬。
而就在全世界还在惊慌于DeepSeek R1模型带来的"算力革命"时,英伟达财报已经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:他们不仅没被"吓跑",反而创造了史上最辉煌的一季业绩。
这个结果,足以让华尔街和硅谷同时喝彩。
数据最能说明问题:2025财年第四财季,英伟达营收达393.3亿美元,不仅创下单季营收最高纪录,还超出分析师380.5亿美元的预期。其中,数据中心业务独占356亿美元,同比增长93%;而刚刚面世的新一代芯片Blackwell,首个交付季度就贡献了惊人的110亿美元收入。
这是有史以来,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代芯片。
英伟达的全年成绩单同样亮眼:2025财年总营收1305亿美元,较去年增长114%,再创新高。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,让人不禁感叹——即使面对新挑战,英伟达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韧性。
"DeepSeek焦虑"只是一场虚惊?
当中国厂商DeepSeek在春节前后横空出世,一时间市场恐慌情绪蔓延,英伟达股价暴跌17%,市值蒸发高达4.3万亿人民币。原因很简单:DeepSeek用更少的算力成本实现了更高的产出,似乎动摇了英伟达的"算力霸权"。
但英伟达CEO黄仁勋看得更长远。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,他直言DeepSeek R1点燃了全球热情,英伟达对AI推理带来的潜在需求感到兴奋。
"市场对DeepSeek R1的反应存在误解",黄仁勋指出,"错误地认为R1从天而降,我们不再需要进行任何计算,而事实恰恰相反。"
他认为,R1的发布本质上利好AI市场,能够加速AI被采用,意味着市场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只会更高:"这让每个人都注意到,模型的效率远超我们的想象。因此,它正在不断扩大,并加速AI的普及。"
这一观点得到了"硅谷预言家"马克·安德森的呼应。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:想象汽油价格大幅下降,人们会开更多的车。"如果AI突然变得便宜30倍,人们可能会使用它30倍,或者他们可能会使用它100倍甚至1000倍。这种经济术语叫作弹性。"
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:据相关人士透露,由于DeepSeek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需求激增,中国企业正在增加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订单。
数据中心业务依然强劲,但游戏业务出现下滑
深入剖析财报数据,我们能看到英伟达业务结构的变化。
数据中心业务以356亿美元的营收成为绝对主力,尽管增速相比往期有所放缓,但93%的同比增长依然令人惊叹。
专业可视化业务第四财季营收5.11亿美元,同比增长10%;汽车和机器人业务营收5.7亿美元,同比增长103%,显示出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游戏和人工智能PC业务营收25亿美元,同比下降11%,成为近两年财报中难得出现的负增长板块。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在财报电话会议后,英伟达股价一度盘后下跌1.4%。
Blackwell——英伟达的"王牌"持续领跑
这季度最大亮点无疑是Blackwell芯片的惊艳表现。首席财务官科莱特·克雷斯透露,第四财季Blackwell相关产品营收达110亿美元,约占数据中心业务总收入的50%。
对于Blackwell芯片需求,黄仁勋表示:"英伟达将不得不继续扩大规模,因为需求相当高,客户急切地想要得到他们的Blackwell系统。"
不仅如此,英伟达已经亲自下场,开源了首个在Blackwell架构上优化的DeepSeek-R1,实现了推理速度提升25倍,和每Token成本降低20倍的效果。
"算力不可或缺,甚至需求更高"——这是英伟达给市场的最有力答案。在DeepSeek之后,英伟达依然是AI时代的宠儿,只是游戏规则可能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