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端到端先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,英伟达和特斯拉都是主导力量。
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意味着他们的道路必然会交汇。然而,他们可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:在中国市场的变数。
供应链消息人士指出,英伟达与众多一级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合作,基于客户反馈和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其平台。与专注于摄像头的特斯拉不同,英伟达的平台兼容各种传感器组件和系统。英伟达还拥有充足的计算资源,随时准备在自动驾驶热潮到来时大展拳脚。
在L2到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中,2023年英伟达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(ADAS)/导航自动驾驶(NOA)中占据了约50%的市场份额。地平线机器人约占35%,华为海思约占8%,德州仪器(TI)约占4%。
市场估计表明,由于现有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,英伟达拥有庞大的数据库。与此同时,特斯拉本身就是一个主要的汽车制造商。
虽然特斯拉未能为其完全自动驾驶(FSD)技术找到许可合作伙伴,但它一直在定期收集和优化数据。另一方面,英伟达可能需要依赖来自各个客户的反馈。
端到端和生成性AI都需要高端GPU计算能力支持,使得英伟达的GPU非常抢手且供不应求。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预计英伟达的GPU价格将继续上涨,不断测试市场的接受极限。
为应对这一问题,特斯拉计划通过其内部的AI芯片HW5或AI 5来解决,该芯片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。这些芯片在推理能力上与英伟达的B200相当,表明特斯拉将直接与英伟达竞争。此外,特斯拉的AI不仅限于自动驾驶,还扩展到即将推出的仿人机器人,意味着AI推理将从车辆延伸到家庭和工厂。
因此,特斯拉和英伟达将在高端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对决。特别是联发科与英伟达合作以提升智能座舱,以及高通从智能座舱扩展到高端自动驾驶,突显了联发科与高通之间的激烈竞争,这种竞争已经从智能手机扩展到未来的汽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