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近年来,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,让美国产生了危机感。为保障自身在芯片产业的领导地位,美国于2020年出台芯片出口限制措施。
然而,美国的这一举措无异于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,麒麟等中国企业面临芯片困局的同时,美国企业也受到波及,不少美企出现大量库存积压的状况。
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表示,美国相关禁令将给美国半导体行业造成1700亿美元的损失。
更糟糕的是,这还将刺激各国取代美国技术的努力,打破美国技术桎梏。如今,欧盟企业以及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行动。
欧洲17国抱团
事实上,美国的举措让欧洲颇为受伤,不少欧洲企业气愤的发展,自己竟然成了“冤大头”。美国制裁生效后,相继有美国、亚洲企业获得供货许可证,但欧洲企业却一无所获。
有业界人士认为,这是美国有意而为,目的便是遏制欧洲企业发展,趁机抢占中国市场。
这让欧洲企业颇感危机,在全球芯片行业中,毕竟欧洲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中,地位本就弱势。
为此,法国、芬兰、荷兰等欧盟17个国家,决定联手合作,提升地区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地位。这17国共同签署了《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》,计划在未来2到3年,斥资1450亿欧元,用于发展半导体产业,掌握核心技术。
面对野心勃勃的美国,欧洲企业也不打算退让,想要在半导体市场中分得一杯羹,稳住自身行业地位。
中国90家公司筹建委员会
美国一系列的举动,让中国科技企业彻底抛弃了“造不如买,买不如租”的短时思想,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。1月28日,工信部发布公告,中国90家企业联合申请筹建一个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以负责集成电路领域内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。
在这90家单位中,有芯片供应链企业,如中芯国际、华为海思、长江存储;也有科研院所、高校,如哈工大、清华、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;还有众多用户端企业,如华为、小米、中国移动等。
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构建一个集成电路标准体系框架,在产业链的基础上,这一框架将实现对材料与设备、集成电路制造、封装、产品配套应用等领域的覆盖。
据业界人士表示,这表示中国开始统筹化地推进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。这将填补我国产业短板,让中国企业不再受美国禁令的限制。
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脚步
美国的举措,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添了一把火,中国迎来了一波融资热潮。2020年,我国半导体产业融资金额超1400亿元,远超去年水平。
我国提出了,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达到70%的目标,为我国芯片发展指明了方向。这也显示出,我国想要实现国产芯片自主可控的决心。
华为、中芯国际、中微半导体、上海新阳等半导体产业链企业,都在为此付出努力。中科院也肩负起了攻克光刻机的重任。如今,国产替代潮流正在汹涌而来。
中国企业、欧洲各国的举措证明,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判断并没有错,全球芯片产业将迎来一场巨变。
日前,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希望美国重审芯片管制的举措。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担心,这将反噬美国半导体行业。
然而,就算美国撤销禁令,也为时已晚。摆脱美国束缚,实现自主可控已经成为如今的大趋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