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芯片卡脖困境下,国产芯片企业纷纷崛起。尤其在华为海思受禁令影响之后,联发科、紫光展锐等厂商更是加快了“攻城略地”的步伐。
芯片卡脖困境下,国产芯片企业纷纷崛起。尤其在华为海思受禁令影响之后,联发科、紫光展锐等厂商更是加快了“攻城略地”的步伐。
多家媒体在5月11日的消息显示,联发科今年1-4月的总营收达到1446亿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332亿元),已经超过去年上半年。且更让业界惊讶的是,联发科在今年前4月的营收同比增速均超过70%,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。
除了营收的强势增长,在市场份额方面,联发科更是对高通“步步紧逼”。CounterPoint最新的报告显示,2020年,联发科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32%,远超于高通(28%)苹果(11%)等一众竞争对手。
除了在手机芯片市场一骑绝尘,联发科在智能音箱芯片、电视芯片、物联网芯片三个细分领域,也都拿下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好成绩。
尤其在智能音箱芯片市场,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显示,联发科在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甚至接近50%,领先优势十分明显。
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联发科都是“山寨”“低端”的代名词,在芯片市场的发言权更是微乎其微。然而,随着前台积电老将蔡力行的加入,联发科逐渐在5G时代找回了主动权。
半导体无疑的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,蔡力行的加入为联发科带来了先进的5G部署经验,在“5年砸2000亿新台币”的研发支持下,联发科在5G时代实现了逆风翻盘。
2019年底,天玑1000系列横空出世,号称是全球最先进的旗舰级5G单芯片,联发科一炮打响。而此时的高通还在艰难挤牙膏,直接被联发科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除了在5G技术方面占据先发优势,联发科多版本、全方位的5G芯片矩阵,也是高通等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。
当高通骁龙600和700系列还在缓慢更新之时,联发科的5G系列芯片已经有10个版本,从天玑700到天玑1200,基本可以满足从中低端到中高端所有机型的需求。
2020年,联发科的研发投入高达773.24亿新台币,占到总营收的24%。在高研发的支持下,联发科正在向高端市场进军,即将到来的天玑2000系列更是备受业界期待。
CounterPoint预测,2021年,联发科在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至37%,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。可以预见,随着联发科的强势崛起,全球芯片市场将在2021年再起波澜。
转载自:微露小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