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电动化、智能化、自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大趋势,而其中电动化正是现阶段行业发展的重点,这也催生汽车芯片的强大需求。
现如今,全球“芯片荒”仍在持续,在所有汽车芯片中,电源管理芯片 (PMIC)和微控制器(MCU)是缺口最大的。
据半导体分析公司海纳集团数据,11月整体芯片交货时间再次延长至22.3周,创下2017年以来芯片交付期最长记录。海纳表示,追踪的各类芯片交付期都有所延长,以PMIC芯片和MCU芯片最明显,预计芯片的供给压力将持续到 2022 年。
一直以来,MCU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芯片之一,它犹如新能源汽车的大脑,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。本轮“芯片荒”正是从MCU芯片短缺开始的,那么PMIC芯片又为什么短缺呢?
实际上,PMIC的作用丝毫不亚于MCU,它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芯片,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中,都会有PMIC的存在。电子消费、电信、工控设备、汽车终端等领域都对PMIC有持续的需求,各类产品推动了需求的大幅上涨。
同时,PMIC也是新能源汽车不可缺少的核心零件,汽车动力系统、车载电子设备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均离不开PMIC,它犹如新能源汽车的心脏。由于车规级产品要求严格,扩产较慢,因此让电源管理IC成为了最为短缺的芯片之一。
TrendForce的最新调查显示,由于半导体行业供应问题而出现的材料短缺,导致PMIC价格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。预计到2022年以前,全球电源管理芯片的平均价格会上涨10%,创下了六年来的新高。
“芯片荒”暂时未有缓解的迹象,而我国的新能源车企又过于依赖海外芯片厂,这种背景下PMIC的国产替代就显得至关重要。
随着中国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爆发,国产PMIC厂商也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机遇,已经进入到爆发前夜。
来源:钛媒体APP
